2025年下半年刚刚开启,跨境电商平台Temu就挥出了一记重拳——卖家资质审查全面升级,共享资质、虚假检测、关联制造商违规等行为,全部纳入重点整治范围。
这场“合规风暴”的力度之大、影响之广,被不少卖家称为“Temu史上最严资质大整顿”。

01 共享资质 + 风险制造商“连坐”
此次Temu审查重点聚焦两个方向,直指当前平台最易滋生违规的灰色区域:
一是资质滥用问题。
部分卖家为了快速上架、节省合规成本,采用他人检测报告或“挂靠资质”操作,将与自身产品不匹配的检测报告套用到自己的商品上。Temu此次明确表态:无论卖家是否主动作假,只要存在借用、共享检测报告的行为,即属于违规。
系统正开展交叉排查,重点打击产品类型与检测内容不符、“挂羊头卖狗肉”等违规情况。
二是制造商资质问题。
若某家制造商频繁出现“外检不合格”或“资质抽检异常”等记录,Temu会将其列入风险名单。令人担忧的是,所有使用该制造商产品的卖家,都将被视作存在潜在风险,哪怕已经与其解绑,也可能被平台追溯历史库存、强制外检,甚至封禁处理。
这一“连坐机制”极大加剧了卖家的不确定性。
自检清单
02 处罚有多严? 轻则冻结提现,重则直接封店!
Temu在此次政策中进一步明确了处罚措施,打击力度前所未有。平台可视违规情节对卖家采取限制提现、罚款、封禁店铺等措施,具体金额与违规产品销量、是否主动配合整改等因素挂钩。
此前有卖家仅销售40双袜子,就被罚款3000元,并被冻结1万元资金。
更令人头疼的是,一旦共享资质中的某一家卖家出现问题,所有关联使用该资质的商家库存可能都要接受平台强制外检。
外检费用按单次几百至上千元计,若检测不合格,还将按照货值倍数进行罚款。违规成本高、处罚连锁反应强,卖家稍有不慎,极可能“血本无归”。
Temu还特别提醒:即使解绑制造商,也不能完全规避历史库存带来的风险。
03 合规成本水涨船高
随着审查升级,Temu对产品检测的要求也变得更加细致、专业。平台规定,不同型号或参数的产品不得合并认证,电子类商品若外观存在颜色以外的差异,也必须单独出具检测报告。在RoHS等化学检测中,报告需覆盖每一个SKU变体,包括不同颜色或材质,缺一不可。
此外,Temu只接受其跨境服务市场中认证入驻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并要求这些机构缴纳履约保证金,间接推高了检测价格。平台还表示,将严查不合规检测机构,违规者将被列入黑名单。
这一系列变化无疑提高了卖家在产品合规、报告获取等方面的门槛,尤其对于玩具、带电类产品等合规难度本就较高的品类,合规成本大幅上涨,许多中小卖家直呼“压力山大”。
卖家要高度重视上游供应链的合规性。与制造商签订合同时,应明确产品检测与资质出具的责任归属,必要时要求对方提供真实有效的报告原件,并核实其过往外检记录是否存在异常。
对于被平台列入风险名单的制造商,应尽快解除合作并妥善处理历史库存,避免连带风险。
从长远来看,建立独立检测机制、与正规第三方机构合作、提升合规意识,才是跨境卖家在平台监管升级大势下的可持续之路。合规虽苦,但唯有踏实走正道,方能走得更远。
这次Temu动真格了。合规门槛抬高、风险激增,卖家不可掉以轻心。
你怎么看待此次Temu卖家资质审核升级事件?
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今日推荐
🔥 8.5敦煌网汕头招商会 · 重磅官宣! 📸官方运营中心正式落地!
💎 现场解锁: ✔️ 2025下半年平台最新政策 ✔️ 本地化1V1运营支持 ✔️ 限时入驻大礼包
🚀 跨境新风口,汕头卖家快人一步!
👇 立即扫码报名
跨境知道朋友圈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
特别说明:文章来源于 跨境知道 微信公众号,不代表海多客官方立场,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学习。对于因本网站内容所引起的纠纷、损失等,海多客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我们鼓励读者关注原创内容,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特别感谢原作者的贡献。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Temu再出重拳!共享资质惩罚升级,卖家或迎“连坐”封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