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LABUBU在海外刚走红,就出现了大批 “Lafufu、Lagogo” 等李代桃僵的侵权行为,而最近,LABUBU维权的风又吹向了中国企业。
前几日,LABUBU的品牌持有者泡泡玛特再次发起维权行动,已在美国纽约南区地区法院递交起诉状,一口气状告了189家中国企业,指控这些企业未经授权便在相关平台销售LABUBU系列产品。
据悉,此次泡泡玛特的起诉理由集中在商标与版权领域,包括商标假冒、注册商标侵权、未注册商标侵权、虚假来源标识、假冒及不正当竞争、联邦版权侵权等行为;
其中,仅被告企业名单一项就在起诉状中占了6页纸,涉及的企业和商户数量直接创下了中企海外维权案件中被告数量最多的新纪录。
从索赔细节来看,此次针对单个侵权卖家索赔的金额将在15万-200万美元之间,且泡泡玛特可能会追加3倍赔偿申请及其他惩罚性的赔偿措施,除此之外,其诉求还包括冻结被告全部资产、销毁涉案产品及包装,甚至要求被告企业披露完整的销售账册与利润明细;
基于这些索赔标准,业内人士已预估此次诉讼的总赔偿金额或许将近亿元。
起诉状中进一步明确了被告的侵权行为:这些企业在从未获得泡泡玛特或其授权代理、被许可方、分销商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复制、制造、进口、出口、广告、分销、销售LABUBU产品,或在自身商品、服务中使用LABUBU商标、作品,甚至使用与上述商标、作品相同或实质性相似的标识、艺术作品。
“被告被告明知这些行为构成侵权,仍持续推广,本质是故意攀附原告商誉,致使消费者混淆,谋取不当利益并令原告遭受损失。”
在递交诉状后,泡泡玛特也已同步向美国法院请求下发临时禁止令,也就是我们卖家非常熟悉的TRO,要求各大跨境平台立即停止这些侵权店铺的销售权。
其中,据泡泡玛特指出,LABUBU在美国有多个商标注册,包括第6,592,820号、第7,839,156号和第7,839,144号,涵盖多种商品类别。
此外,还有一个针对“POP MART”的商标申请,申请号为79/402,363,同样也是涵盖多个商品类别,为维权提供了充分的商标权依据。
泡泡玛特此次在美国法院针对多家中企和商户发起大规模知识产权诉讼,堪称中国企业出海维权的一次标志性事件。 它撕开了部分出海经营者 “搭便车” 侵权的面纱,也为行业敲响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警钟。
作为泡泡玛特的核心 IP 之一,LABUBU凭借高热度为品牌带来可观收益,却引来了大量盗版商家:这些商家未经授权便擅自使用、复制、仿造LABUBU形象,试图借IP热度谋取不正当利益。
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海关共查扣侵权嫌疑货物1.1万批次、3867.5万件,其中就包含不少山寨LABUBU产品,足见侵权行为的泛滥程度。
此案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被告均为“自己人”——涉事主体均为中国企业或商户;
这一现象暴露出部分出海经营者的侥幸心理,以为“国内生产、跨境销售”能规避侵权风险,但跨境平台海外站点受当地法律管辖,这种旧模式早已行不通。
无独有偶,除了LABUBU,据央广网报道,“佛小伴”“三星堆” 等热门文创IP均遭遇过盗版仿冒;就连凯蒂猫、酷洛米等经典IP的持有者三丽鸥公司,也长期面临侵权困扰。
盗版泛滥,不仅直接侵害原创者的合法权益,更会扰乱市场秩序,阻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中国品牌不再忍 “内耗式侵权”,出海先做好自我保护;
二、是知识产权需全球布局,提前在目标市场注册商标、搭法律团队;
三、是合规是跨境经营唯一出路,靠 “蹭热度” 赚快钱的时代已过,未来的跨境电商,拼的不再是价格,而是品牌力、原创性与合规能力。
这起事件无疑也是给广大企业敲响了警钟,当下版权意识增强,侵权不仅会面临巨额赔偿、销毁产品等直接损失,更可能断送海外根基。
据披露,2024年全国海关就实施了5.32万次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扣留8160.51万件侵权货物,打击力度可见一斑。
对企业而言,无论规模大小,尊重知识产权、守市场规则,才能在海外行稳致远。当 “中国智造” 主动守护 “中国创造”,中国品牌才算真正走向世界。
特别说明:文章来源于 跨境电商头条 微信公众号,不代表海多客官方立场,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学习。对于因本网站内容所引起的纠纷、损失等,海多客均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我们鼓励读者关注原创内容,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特别感谢原作者的贡献。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或索赔近亿元!LABUBU起诉大批中国卖家